体育宣传周|《时间的赛场》第三季⑤沈永毅的体育荧屏人生
添加时间:2025-09-12
曾经风靡上海的《体育大看台》
是如何诞生的?
20世纪末
如何做好一场体育转播?
8月4日-8日
“全民健身日·体育宣传周”期间
《时间的赛场》第三季重磅回归!
每期为大家介绍一位
为体育事业奉献一生的
体育工作者
最后一期嘉宾:
原上海电视台体育部主任
沈永毅
一、《体育大看台》诞生
当时刚刚改革开放,国内很难看到国际体育活动消息。所以,我们就想开一个栏目,用体育的名义将新闻串联在一起,《体育大看台》就出现了,每周一集,一集半个小时。为什么叫这个名字?体育比赛要有观众去看,观众坐在体育场看台上面,我们想让观众通过电视可以看到更大的、更广阔的一个场面,就起了这个名字。之后文艺方面有了《大世界》《大舞台》,和《体育大看台》形成了上海比较有名的三大节目。
《体育大看台》栏目
二、首次用直升机转播赛事
1986年上海要举办国际女子马拉松赛,当时电视信号传送要靠走直线的微波,我们要把各个地方的信号传到120米的电视塔,再发送出去。虽然当时上海还没有很多高楼,但要从平地传到电视塔中,中间还是有很多地方会挡住微波传递。马拉松比赛要从很多马路上经过,信号没有办法传送,我们就只能在有信号的地方传送实况,如果信号中断,我们就放事先拍好的录像。
1986年转播上海国际女子马拉松赛的直升机
在外滩这一段,信号会断掉,我们就用直升机。我们将一个摄影机放在直升机上,技术部临时弄了一个在直升机上面的信号发射器。由于发射器的信号发射距离也很短,要将外滩的信号送过来,就要从南京路的高楼中间很窄的地方传输。直升机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内,飞到南京东路和平饭店上空停着,还是比较心惊胆战的。不管怎么样,信号还是成功地发射到电视台。中国大陆第一次用这个直升飞机转播赛事,就是我们上海弄的。
三、转播足球联赛
1992年,电视台派了一个摄制组,去延边录制上海足球队参加的全国联赛。那时延边电视台不能实现实况转播,也没有微波信号可以送到台里,我就作为带队,带了技术员、摄像和现场解说。比赛下午2点开始,4点结束,我们就现场录像。结束后,直接打车将录像带送到延边火车站,坐4个小时火车到沈阳,再送到沈阳机场。每晚8点左右,有一班飞机从沈阳飞上海,我们车子就直接开到飞机的旋梯下,把录像带送上去,等飞机停到虹桥机场,单位的车子已经在下面等着了,最终片子会在每晚10点至10点半和大家见面。我们在这半个月里面,每天都这样。
沈永毅工作照
沈永毅(后)在拍摄现场
上海体育人简介
沈永毅,男,1945年出生,曾任上海电视台体育部主任。1964年进入上海人民广播电视台新闻部见习。1965年初调上海电视台工作,担任过摄像、记者、编辑。1982年起任上海电视台体育组组长、体育部副主任、主任。1989年任上海电视台广告部主任。1999年兼任上视女足俱乐部总经理。
《时间的赛场》
上海体育口述历史
项目介绍
上海,中国近代体育的发源地。自开埠以来,上海体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从近代体育仅在租界侨民间传播到全民健身的普及,从不允许华人参赛到世界赛场摘金夺银……这离不开一代代上海体育人的贡献,他们在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之路上不断奋进和探索,他们是上海体育发展史的经历者和见证者。从2021年末开始,上海体育博物馆和上海音像资料馆共同合作,以“口述历史”为切入点,对上海著名体育运动员、体育事业管理者、体育学者和社会参与者进行口述采访,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体育事业的发展之路,共赴波澜壮阔而又扣人心弦的时间赛场。